电子图书馆配市场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一方面是图书馆基于读者使用习惯发生改变、馆藏空间不足、服务模式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电子图书有着强劲需求。另一方面是广大出版社对发展电子图书业务有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心态。体现在统计数据上就是现在中文电子图书馆配平台上新书(最近6个月出版)数量占比不超过10%,而出版社营销收入的90%都来源于纸质图书。

深究纸电出版产生如此矛盾的原因:出版社的顾虑在于版权和利润,相当部分图书馆还沉浸在本世纪初一元人民币购买一册电子书且拥有无限并发用户的美好回忆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层也似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破解这个局面需要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方共同努力。

1

建立第三方权利登记和认证服务平台,实施电子图书出版方和运营方对电子图书权利的双向注册机制。即作者授权给出版社的同时到第三方登记;出版社授权给运营商的同时也到第三方登记;运营商销售的时候到第三方论证;读者消费的时候系统自动到第三方认证。

2

建立第三方永久保存机制(在销售平台停止服务的情况下保证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

3

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对考核评估指标需要重新认定。教育部2020年12月2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虽已将电子图书列入,但是缺乏实施细则。

4

呼吁各图书馆能够统一认识:电子图书跟纸质图书同等价格,某些品种电子图书价格甚至高于纸质图书价格。

5

出版社纸电同步发行,甚至可以电比纸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