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馆配电子书发展趋势预判

当前,纸电融合在我国馆配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出版社在选题、技术、资金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集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馆配电子书生态系统的建成。如何进一步推动纸电一体化,从而加速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井水分享了他的思考。

角色会有所变化,会不断的进行完善。随着电子书馆配市场的发展以及与纸质图书的融合,电子书的市场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电子书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因而馆配电子书的角色定位也要发生改变。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去主动了解读者的知识需求,做到以知识服务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电子书服务。

目前,虽然传统纸书馆配商介入馆配电子书市场,实现了电子图书由出版社定价 (如北京人天书店),但在整个馆配电子图书市场,“出版社定价”仍未形成规模。我建议各学术出版机构团结起来,形成馆配电子书联盟,以行业组织为单位,与馆配联盟商谈,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层面的支持;其次,学术出版机构应全面实施学术图书的纸电同步出版,使更多优秀的学术图书能及时广泛地在图书市场流通,既能满足不同阅读习惯的学者实时的阅读需求,又可以提高学术出版机构的知名度及利润。最后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学术图书纸电销售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平台上的科技创新。

疫情期间,图书馆通过线上云馆配平台可以进行网上采购。网上云馆配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摆脱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本地依赖,不受时空限制,采访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采选。

(2)平台提供的选书模式比较丰富,可以按学科分类、出版社、推荐图书、畅销书等分类浏览、采选图书,也可以通过荐购和批量形式进行选择。不仅能满足采购人员的批量采选,还能精准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3)采购人员在平台上选书时可以看到图书的封面、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目录等信息,有的书还提供了部分内容的试读,突破了传统书目圈选只能看到书目的局限,如同在书展中选书,可以看到实书,对图书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极大地方便了采购人员的选择。

(4)平台的界面亲和友好,可以使图书馆的品种选择更加符合需求化、精准化、终端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馆藏的质量。总体而言,网上采选具有成本低、参与人数不限、时间灵活的优势,不仅在疫情期间,在后疫情时代也可作为常态化选书的方式,给馆配电子书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本馆已经在“纸电同步”方面着手进行了探索,具体的规划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二维码技术实施纸、电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对电子图书进行规范编目,将书目信息有机、OPAC等整合到一张二维码标签中,使馆藏信息从分散转为聚集,从冗杂转变为明晰,让读者通过扫码能一次获知所需资源的全馆收藏情况以及资源的载体形态,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文献,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了自助借还、纸电同步、读者荐购等功能,因此也提高了学术图书的利用率。

第二,目前,各数字出版平台可供电子图书的品种、数量不同,为尽量采齐本校所需种类的电子书,我们将根据各平台供书情况购买互补电子书平台,并且要对不同平台电子书进行筛查,避免重复购买,节约成本。

第三,图书馆应主动加强与出版机构、馆配商的联系,深入了解出版机构的出版强项与最新出版情况、馆配商与出版机构的合作情况、馆配商经营图书的类型与品种,从而选择信誉良好、学术图书种类丰富、更符合自身资源建设的馆配商。

目前各类主要馆藏质量评估上,更加趋向于以“质量”为尺度评价图书馆馆藏的评估新模式。改变以往只重视馆藏数量而忽视质量的传统评估方法,使图书馆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以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满足读者与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凸显信息机构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很多省份已经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将电子书本地镜像作为馆藏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今后有可能按照1:1的比例进行认定,远期包库电子书也很有可能纳入馆藏评估体系中。

馆配电子书恰好顺应了图书馆馆配体系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可以提高读者用户体验,使借阅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馆配电子书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数字化、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除此之外,也会使得未来馆藏评估体系兼顾“质”与“量”,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校图书馆能够有利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而馆配电子书则有别于纸质图书,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知识服务。一方面,馆配电子书能够提供充分的图书及文献资源,弥补纸质图书馆藏量的不足;另一方面,馆配电子书更好地适应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读者获取信息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从而使读者更加有效且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馆藏电子书今后最重要的价值是成为高校整个知识汇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支持高校建设机构知识库、进行科研人员精准画像、实现科研数据有效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高校数字资源中期刊、硕博论文以及各类事实型数据库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应有的认同,学术功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电子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功能远远未得到发挥。

建议如下: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馆配电子书建设体系,规范其建设的基本程序及建设路径,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按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差别化馆配,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类电子书的收集,从而有重点的推动各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馆配电子书的推广利用,让师生更好地了解校内图书馆馆配电子书的建设情况,从而使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馆配电子书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迈入“十四五”规划阶段,“十四五”与“十三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由追求数量和覆盖转变为追求“质量”,同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幻莫测,对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严峻的挑战。可以预见今后五年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一定会有相对缩减的趋势,如何面对投入和服务质量提升两难的局面,馆配电子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方案。

首先,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馆配电子书建设的相关要求及规定,推动馆配电子书的标准化建设。提倡公共图书馆更多的采买电子书,节省图书馆空间和资金、社会成本。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馆配电子书的推广利用,使其覆盖范围能够从省市等单位延伸至区县乃至社区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彼此之间相互联通,推进馆配电子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网络化建设。一次购买多用户共享,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达到更广的覆盖面,惠及更多的读者。

最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馆配电子书的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馆配电子书及其作用,将公共文化投入形成实在的社会效益,使其更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纸电融合在我国馆配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出版社拥有大量的纸质资源,虽然已有出版社推出了“纸电同步”、“纸电一体化”等服务,但由于其在选题、技术、资金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集团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馆配电子书生态系统的建成。可见,出版社可以通过图书集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各出版社资源集中整合,共享信息、技术、人力、物力以及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源,从根本上提升纸电一体化出版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需要聚合学术资源,将所有有意愿加入进来的出版社的资源进行聚合,丰富可以提供的资源。此外,应当进一步推动出版社与馆配商之间的合作,馆配商提供平台系统、技术服务、数据加工与销售渠道开发,出版社提供数字内容,双方各取所长,将资源、技术、平台等更好结合,以此推动馆配电子书生态系统的建设。

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电子书生态系统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为目标,以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为主体,能够结合上游的资源、中游的数据以及下游的客户及用户组成,充分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并为其提供知识服务的有机生态系统。用户从电子书检索平台检索出所需书目并将其提交至终端,馆配商则根据用户需求匹配精准的电子图书,并通过用户画像等方式进一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还能够进一步推动纸电一体,从而加速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