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配电子书未来应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定价、版权、集成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馆配电子书纸电同步发展的进程。出版社、馆配商应当如何发力,充分实现资源整合,推动馆配数字化建设?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馆长王良超在本期的“畅想·畅谈”栏目中,分享了他的思考。

先后承担省教育厅项目2项,学校文献检索教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1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Q1:请问贵馆在“十四五”期间,馆配中文电子书的角色会不会有所变化?您对供应商加快馆配电子书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认为,电子图书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但电子图书在使用方面的便利性又是纸质图书无法达到的。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纸电同步发展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我馆在未来会更加注重电子书的体系建设。

Q2:在后疫情时期,馆配电子书的未来发展机遇在哪里?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数字资源的覆盖面广、可利用度高、价格低等优势,都决定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走数字化之路。

中国的数字资源提供商和国际上成规模的数字资源提供商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在制约国内数字文献资源的发展。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数字资源提供商往往不是数字资源的版权最初拥有者,绝大多数提供商仅仅是一个集成者。这中间带来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国内很多数据库资源重复,造成图书馆在购置资源时,形成巨大的浪费。以期刊为例,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均拥有几千种期刊,其中很大部分是重复的,但又有一些是独家的。这就让图书馆在选择时很为难。与此相反,国际上知名的出版社往往会基于自己的出版物去建设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极少重复。

因此,我认为国内的电子图书供应商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推动作用。谁能在资源整合方面抢占先机,谁就会更好的占据市场。

Q3:当前贵馆在中文图书文献建设过程中,对纸电同步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开始着手了么?下一步有没有具体的规划?

纸电同步的设想很好。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完善或解决:第一是出版社方面,应该是纸质书加一定价格直接配数字版;第二是数字资源如何访问,版权如何保护;第三是纸电如何集成。图书馆愈来愈重视电子文献是趋势。但如何纸电同步,值得探讨。目前我馆还没有具体的规划。

Q4:当前,馆配电子书的生态正在逐步完善,稳步发展中,您对出版社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最后在您对未来馆配电子书的畅想中,健康有活力的电子书生态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呢?

国内的出版社,除了个别老牌社以外,每年出版量普遍比较少,总体积累不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出版社,如果都独自建设自己的数据库,无论从资金投入的绩效,技术保障层面,都没有必要,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出版体制没有大的改变之前,专业类出版社可以集成联盟,集体建设数据库,或者将数据委托给专门的集成商去处理和经营,出版社去参与分成即可。比如地质、石油、石化、机械、化工、冶金、铁道等工程领域的出版社,应该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国内的文学、艺术等出版社、科技出版社、高校出版社都可以整合。

另外,出版社要大力转变思路,坚持纸电同步发行。很多出版社新书不进数据库,先卖纸本,然后再逐步加进数据库。在纸电同步时代,这很不合时宜。因为目前很多标准规范类图书没有电子版,使用时很不方便。单篇标准图书对于图书馆来说不好收藏,又没有电子版本,极大地影响使用体验。

最后,数据库的定价方式应该逐步转变为依下载量定价。下载一本书,支付多少钱,质优者多得。这里的下载量和纸质书的销量是相通的。

总之,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资源充分整合,是未来的发展之道。在这方面抢占先机的电子书供应商,才会有未来。